欢迎访问南通华侨博物馆官方网站!
背景音乐

领导讲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领导讲话

2014年3月19日在华侨博物馆志愿者工作年度总结表彰会议上的讲话

点击次数:350 更新时间:2014-03-19

架起博物馆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

发挥志愿者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

   ——2014年3月19日在华侨博物馆志愿者工作年度总结表彰会议上的讲话

市文博协会常务副会长  周德芝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值此华侨博物馆志愿者工作总结表彰会议召开之际,我谨代表市文博协会,对受到表彰奖励的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全市文博事业中具有突出地位和作为、卓越影响和贡献的市侨联的各位领导、华侨博物馆的全体员工,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谢意!

我清楚地记得,六年前,即2008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夕,你们在南通博物苑新展馆报告厅举行“华侨博物馆之友”成立会议。你们的老主席,现省侨联领导镇翔同志亲自策划、认真组织起一支由不少有识之士和众多文博事业爱好者参加的义工队伍。当时,我们深切地感到全国少有、江苏独有的南通华侨博物馆,是市侨联对南通华侨的历史脉络、独树一帜的华侨教育、饮誉中外的侨界英杰、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和成就业绩,进行系统整理和深度发掘的成功之举、有为之举。特别是2007年9月开馆前后,通过着力宣传、用心搜集、接受捐赠,集聚了不少来自世界各地、历经沧桑、鲜为人知的珍贵文物史料和藏品物件。这是对南通这座理想的文化城市堪为教育之乡、文博之乡的重要佐证;是对南通现有博物馆教育题材和内容上的重要补充;是向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更是动员、引导和鼓励广大海外侨胞以更大的热情回报社会、建设家乡的有效载体。因此,完全可以认为华侨博物馆是文化南通、文博之乡崛起的一个新的标识和品牌,平添了环濠河博物馆群的又一新绿!

自1977年5月18日被国际博物馆协会宣布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以来,三十年多年来每年的博物馆日都有一个主题,2008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社会变迁和发展的力量”。这表明,博物馆充当的社会角色,从对物的观照,发展到对人的关注。博物馆在向人们提供精神动力和精神滋养的同时,还要关注社会变革和发展过程中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历史经验、技术支持、对话空间,进而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全部资源、构建精品文化和全方位多角度服务。正如我国著名博物馆学大家苏东海老先生指出的“发展中国家有了钱之后,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象我国这样短时间内投入这么多的钱,建这么多、这么好的博物馆,而且政府建博物馆的热情迅速辐射到全社会,点燃了社会建博物馆的热情。政府建馆热和社会建馆热形成了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现象。”

    201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的主题是“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这一主题强调博物馆是根植于现在、保存与沟通过去的鲜活机构,将全世界各地的观众、各代人与他们的文化紧密联系起来,让现在和未来的各代人更好理解他们的根源与历史。面对着不断变化的社会,博物馆必须重新考虑其传统的使命,研究出吸引更多观众的新策略,特别要不断改进展示藏品的传统方法,以便参与社区,与公众保持联系。此外,该主题还强调世界各地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它们对文化交流和世界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围绕该主题,国际博协各专业委员会已经并在继续精心组织一系列活动。

因此,我们高兴地看到“华侨博物馆之友”组织的建立,顺应了区域经济社会进步、城市跨越发展的需要,反映了广大文博专业工作者和文博事业爱好者的强烈愿望,也是进一步办好和发展文博事业、适应国内外博物馆建设最新发展潮流的迫切需要。我们真诚地希望新组织起来的博物馆之友全体成员进一步开展活动,更好地发挥作用。建立于2005年5月18日的南通博物苑百年苑庆这个特殊年份里的市文博协会也是这样,是在政府的统一规划管理下,充分发挥民间的、行业的优势,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知识优势,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资源优势,共同为南通文博事业的发展出智出力。我们愿意加强同华侨博物馆之友所有同志的联系,利用协会的优势和力量,关注环濠河博物馆群建设中民间力量的发挥;关注南通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考虑文博事业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关注文化遗产周边的环境风貌,以及南通城市特色的彰显;关注博物馆的文物陈列环境和讲解服务质量,进一步巩固文物与旅游相结合的成果;关注文物保护单位的“完好率”,以“保护为主”为原则,正确评估和处理文物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关注文博单位的安防工作,提醒博物馆的安全责任十分重大,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关注民间收藏的需求,正确引导合法收藏,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服务;关注年轻队伍的培养,组织相应的(鉴定、讲解、维修等)业务培训和业务比赛;关注文物法制宣传,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这些年来华侨博物馆之友和市文博协会的广大会员一样,在华侨博物馆建设和全市文博事业的发展中积极作为,争作贡献,为建设南通、繁荣南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0年,在上海世博中心召开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暨第25届全体会议有三十多个分论坛同时举行,不光记者们分身乏术,连官员与专家也顾此失彼。国家文物局局长(现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的行程表排得满满的,但11月8日下午还是选择了“全球博物馆志愿者开放论坛”。“退休了,我会做一名博物馆志愿者。”他一开口就赢得了满场的掌声。他说,中国的博物馆志愿者队伍还在建设中。人们对志愿者还有许多误区,比如以为志愿者就只有年轻人才能当,实际上许多知识丰富的中老年人也可以是很专业的志愿者;还有,我们总以为志愿者只是提供简单的接待与解说等服务的,其实博物馆的志愿者完全可以是专业人士参与到陈列布展等更为深入的领域。

    “目前中国博物馆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会有上百所博物馆诞生,但我们所培养的专业人员是供不应求的,大量的志愿者的存在会为博物馆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不竭的动力。国家应该创造更良好的条件促进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的建设。”

   ICOM第22届大会的召开,从2010开始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包括中国博物馆志愿者标识和标语征集评选;“牵手历史——第二届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评选;让中国的博物馆志愿者走上更为专业和国际化的轨道。

三月是春天的伊始,也是各地博物馆为增补新的志愿工作者忙碌的时候。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网站的消息告诉我们,四月、五月,就是春天最浓艳的时候了,新一批志愿工作者上岗前的培训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请珍惜你努力赢得的机会,观众满意的笑容将给你最好的回报和最高的荣誉。

(昨天我又翻阅了3月5日中国文物报刊戴的云南省博物馆十佳志愿者邵绿滨的事迹报导,并复印了几份,供同志们参阅学习。)

这次会议之前,唐志昌秘书长还要我简要通报一下我市环濠河博物馆群创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的情况,这里,我也扼要地作一介绍。环濠河博物馆群创建成为国家级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是以南通在中国博物馆事业中的独特历史地位为根基,以南通博物苑为龙头,以濠河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濠河风景名胜区为纽带,以南通市文博协会为依托,首批创建的全国47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中唯一的文博项目,创造的是又一个全国之最;她是南通的、也是全国的,是南通博物苑、也是中国博物馆事业走向第二个百年辉煌的一个新标识;她具有特定的历史地位、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是推动博物馆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一支团队;她涵盖面宽泛,不仅社会广泛参与、多元投入,而且是一个包括国有的、非国有的,条线部门、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兴办的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艺术馆、科技馆的动态的、发展变化着的群体。2012年的6月29日,市文博协会和环濠河博物群合作理事会,举行环濠河博物馆群馆长论坛。国家文物局宋新潮副局长到会,他在演讲中讲到:“中国博物馆迄今走过了百年发展历程,南通是中国第一个博物馆的诞生地,当年张謇等人在考虑博物馆性质和后来学者对博物馆的认识上,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甚至都高于我们今天的认识”。从2011年上半年被列入到2013年上半年通过验收,环博馆群遵循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领导关于“今天的博物馆的核心价值是从保护文物藏品到保护文化遗产,再到服务社会,进而向推动社会变革的神圣责任回归”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今后项目建设的主要思路、发展路径和政策举措:逐步建立以政府主导、政策规范、社会参与的博物馆管理体系,以展示教育、开放服务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和政府、社会、公众代表相结合的的监督体系,开展评估定级,实行分类指导,促进资源整合,成立交流平台。将现有的文博场馆和教育阵地,区别情况,实行同大专院校、中小学校、社区单位,定点挂钩,广泛开展互动,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懂得博物馆、了解博物馆。向社会普及文博知识,传递科技文化信息,激发爱国爱乡热情,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同时,市政府设立“环濠河博物馆群社会教育奖励基金”,对于从事公益性服务,举办展览、积极开展社会教育的单位,进行业绩考核和社会考评,根据考评情况,实行以奖代补。对于企业、民间组织乃至个人投入、经营举办的文博场馆和教育场所、由税务部门从单位缴纳的税金中酌情照顾减免。完全可以预期;围绕古老而美丽的濠河,以南通博物苑为龙头已经形成的南通环濠河博物馆群,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申报成功,沐浴着省和国家文化文物部门、财政部门的阳光和雨露,一个个已建的、在建的和待建的文博场馆将如雨后春笋,犹如一颗颗绚丽的明珠装点着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使得文化的南通独领风骚,“续千年古韵”“开一代新风”,在中国博物馆事业的第二个百年中,继续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文化建设的目标和社会广泛讨论的崭新课题。博物馆是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机构,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服务社会、服务观众的责任义不容辞;其功能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和强调,将进一步与人民享有的基本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相连。国内外蓬勃发展的新形势,越来越迫切要求各行各业、各级各类博物馆努力打造精品陈列,不断创新展示手段,延伸服务内容,增添互动项目,打造多元的公共文化产品。在已有“静态”文物陈列展示的基础上,打造一批“动态”文物展示项目,使博物馆活起来,不仅有看头,而且有学头、有玩头。

今年两会前夕的2月2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了首都博物馆,参观了北京历史文化展览。他强调,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现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最后,衷心地祝愿南通华侨博物馆越办越好,规划建设中的新展馆早日落成!

谢谢大家!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版权所有 南通华侨博物馆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015090号 技术支持:南通正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